漢拏山遊記

Lee, Hsu Pin
Jul 14, 2023

--

Visit Korea 的官方介紹:漢拏山巍然聳立於濟州島中央,海拔高1950公尺,是濟州島最具代表性的名山,以「雲漢可拏引也」(山高到可以抓住銀河)而得名「漢拏山」,又因自古傳說有神仙在此居住,被稱為「瀛州山」(傳說中的東海仙山),與金剛山、智異山並稱為韓國的三神山。

漢拏山為南韓最高峰,1970 年成為國家公園,2007 年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182 號。總共有七條登山步道,此次選擇由城板岳路線上山,觀音寺路線下山,外加中間岔出去 Sara Oreum Volcanic Cone,總共 19.83km 上升 1504m 下降 1567m,耗時 9小時 06分(含拍照耍廢)。

當然作為怕死只敢爬小山的阿伯,自然就會好好的做功課,畢竟早上就要上升一千五,來回將近二十公里也不是開玩笑的,在不熟韓國的阿伯理解起來差不多就是玉山單攻的意思。各種路徑的離線地圖、行動糧、水源、補給等等各方面都裝好帶滿,塞滿35公升的小背包。前天晚上做好入園登記,所有裝備確認後便早早關燈睡覺去了。

漢拏山國家公園官網上的登山地圖

隔天五點半起床,經過半小時的暖機,六點離開住宿地出發。本想趕上第一班的公車,後來想解鎖一下韓國的計程車,就打開了 Kakao T 按下叫車鍵抬頭一看,車到了!想必這時段這附近應該有不少登山客出沒吧!32 分鐘的車程大約台幣四百,車資出乎意料的便宜!看來下山也必須搭小黃~

登山口從早上五點開始開放,離登頂處 2.3km左右的 Jindallaebat Shelter 有一個檢查點,秋冬時間十二點就會關閉,春夏延至一點,想要登頂的話必須要在時間之前通過,國家公園範圍內所有人必須要六點前離開。(是一個管很多而且不能摸黑走山路的國家公園)

經過門口管制站的阿姨教育一番之後,掃完 QR Code 在將近七點左右啟登。由於天氣陰涼,四處亦無展望,前面就走得快了一些,很快就到了 Sara Oreum Volcanic Cone 的轉角。身為前地質阿伯,就毅然決然的岔出去玩玩囉。按照官方網站的美圖表示,這邊是一處火山湖,可以遠望漢拏山也有白鹿出沒。忍耐著國家公園的良好設施,一路向上走不完的木樓梯轉木棧道,就在看到湖的那一刻,下起了大雨…… 躲在樹林裡躊躇了許久,主線上明明陰涼怡人,一上了稜線便是風雨交加!看來今天的登頂路途,不妙!穿上風雨外套,衝到湖邊啪啪啪的,硬拍了幾張照片交代一下遊客身份,便迅速退回主線步道繼續慢慢玩。

城板岳出入口閘門

說到南韓的登山風氣以及設施,只能說非常的「親民」啊!作為一個血統純正並且以大企業為國家 GDP主幹的社會,難免有一點點國家管很大的味道。國家很關愛每個公民,危險的事情不能做,要遵守國家的安排,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國家也會提供足夠的設施讓你去郊遊,沒提供的就是不可以的唷!這回來到南韓爬了幾座小山之後,瞬間覺得台灣的國家公園管的好像沒那麼多了…… 比起台灣山徑上的路條,這裡更多的是國家公園的布旗。這裡危險、那裡不能去、這裡是保護區、越線要罰錢,雖說國家公園的宣導有一定的必要,但也沒有必要把告示牌跟布旗插的比台灣的登山路條還多吧!也因為設施完善,國家公園對外的宣傳就好像真的是去逛公園,滿路上看到不甚知情的外國遊客穿著籃球鞋提著一瓶礦泉水就上山來了。阿伯看不下去還把水分給了一對穿 T恤短褲,一人一瓶600cc寶特瓶的法國人。 (這邊法國人跟中國人超多,美國人台灣人很少)

沿著城板岳路線一路上升,到了最後 2.3k 的山屋檢查點又有一個控制閘 (大部分的山路都裝設有錄影計數的閘門),大多數的山客會在此休息上廁所。通過閘門之後,漸漸的變成陡升的路線 ( 符合火山山體的對數曲線形狀) ,也漸漸地離開了林蔭的遮蔽之後,風雨就很熱情地打了冰冷的招呼。這裡不得不佩服韓國大叔與大媽的體力,他們大多輕裝外加拋棄式雨衣就上了,一路超車都沒有在客氣的。遠遠的吆喝著就讓你知道他要來了,就像很喜歡在公車上踩人鞋跟擠你下車的阿伯們一樣。胸前還掛著貴三三相機的台灣俗仔,很識相的找個比較空的位置好避險相讓。說到這裡不得不讚嘆一下 Nikon Z 數位相機的耐候性,好幾次在艱險的環境下都能盡責的工作。不管是泥巴地、下雨天、掉落,還是偶爾泡一下水,都能夠全身而退真是太感激了啊! (那個國祥要不要來找我業配一下)

無止盡的樓梯……

接近山頂的地方就是無盡的棧道樓梯,四處無蔭只有草地與朝鮮冷杉。漢拏山周遭地形有點像是富士山,一座大山位於濟州島中央,四處沒有地形遮蔽。由南往北吹的季風造成局部性的地形氣候,東向與南向的山徑超過 1500m以上的登頂路就是淒風苦雨,北向的觀音寺路徑要到最後 500m 才會發覺山頂在下雨!弓著身子懷裡拽著相機的阿伯,看到眼前的白牆還是不死心的把相機拿出來吹風淋雨,測試一下百年工藝的極限,結果鏡頭前的保護鏡都是水滴什麼也拍不了,只好拿出老 iPhone再測試一下自拍功能後,便匆匆往觀音寺方向下山了。

城板岳路徑控制點

選擇東進北出是根據 Windy 的資料來判斷的,根據路邊估狗通訊社的說法比較有經驗的登山者應該會選擇北進 (路程短一點但是一路陡升) 然後再由比較平緩的東線下山。怕全身淋濕的阿伯想說還是不要跟東南風對著幹,想不到一樣是全身濕而且還搞到隔天全身腰痠背痛。

漢拏山的各種白牆

Why? 這就要感謝國家公園的用心良苦了!8.7km的下山路,九成以上是木棧道樓梯、枕木階梯,以及腳踝破壞者的疊石路。木棧道的部分可以想像成阿里山森林步道的斜率加倍,路程也雙倍的版本。枕木階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步距永遠不知道是根據誰的步幅設計的那種,一步跨太大,兩步跨太細,再加上天雨木滑必須跌幾次的詛咒,一路抖下小碎步。最後的大塊疊石路才是大魔王,由於山體本身是由垂直節理豐富的火山岩構成,一路上有用不完的石塊可以拿來鋪路,但作為登山步道這是很不適合的材料。由於石材與石材之間的縫隙填石或是泥土,常會因為天候因素沖刷流失,加上石材本身的磨耗與滑動,使得每跨一步腳下都踩著很大的不確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喜歡走鬆軟山路的阿伯瀕臨崩潰!再加上林相較為一致,且由於資料缺乏,各種民間敘事基本找不到,一路上沒有辦法從裡面閱讀到不同的故事,讓山行成為純粹的體力與膝蓋的消耗,讓一邊打字還一邊腰痠背疼的阿伯,不得不感嘆漢拏山國家公園的用心良苦。

正在打字的當下,咖啡館外是 31°C 悶熱的陰天。漢拏山今天有強風豪雨警報,取消所有登頂路線的預約。總之,接下來還要在濟州島待幾天,可能還是去其他的景點當觀光客好了~

觀音寺出入口閘門

--

--